首页 >> 蓝战士

不愧是第一名,拍得比张艺谋还狠

德普娱乐网 2023-09-05 15:11:53

不愧是第一名,拍得比张艺谋还狠

世界真够魔幻的。

有人千方百计想弃养。

有人费尽心思要寻子。

我们会为了泯灭良知的弃养新闻而破口大骂。

也会为了感人至深的寻子故事而潸然泪下。

《失孤》《亲爱的》《找到你》……

从这些电影可以看到:

有些人避之不及的累赘,却是其他人拼尽性命也要寻找、守护的珍宝。

最近,又有一部相关题材的电影让鱼叔看湿了眼眶。

今天就来给推荐一番——

《一个父亲的寻子之路 》

Otac

这部电影出自于塞尔维亚。

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这个国家曾在国内刷了一波存在感。

总统武契奇在公开场合向中国请求了医疗援助。

随后,我国也迅速反应,派遣了专家团队,输送了大批物资。

毕竟是欧洲少数对我国免签的国家之一,中塞两国之间确实有着深厚的友谊。

当然,作为前南斯拉夫的一份子,这里也是盛产优秀电影的地方。

鱼叔之前对这个国家的印象,就主要来自于电影大师库斯图里卡的作品。

他的经典之作《地下》,我反复观看了许多遍。

《地下》,豆瓣9.2

这部塞尔维亚新片《一个父亲的寻子之路》去年在柏林电影节首映,获得了全景单元观众奖剧情片第一名。

后来又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和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展映,也获得了国内观众一致好评。

目前豆瓣评分7.8,对于艺术片来说已然是一个不错的分数。

著名导演谢飞,甚至在豆瓣上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

「哪哪儿都对!」

简单说来,它讲述的是一场为了要回孩子跨越三百公里的徒步之旅。

某些地方,很像张艺谋导演当年的代表作《一个都不能少》。

但鱼叔要说,它的故事比张导的作品更狠。

电影开篇第一个场景,就很惊人。

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了一群人面前。

她大叫大嚷,情绪激动。

见无人理会,便将随身带来的汽油浇满全身。

引火自焚。

随着熊熊烈火蔓延开来,直到这时,其他人才反应过来,急忙上前灭火营救。

很多人能猜到,这是一次自焚式讨薪。

讨薪者是主角尼古拉的妻子。

自尼古拉被工厂辞退以来,一直没有找到正式工作。

全家基本上已处于穷得揭不开锅的局面。

为了拿回工厂拖欠的薪水和遣散费。

这才有了片头这一幕的发生。

另一边,在外面打着临工的尼古拉听闻噩耗,立马赶往现场。

所幸火灭得及时,没有酿成更大的悲剧。

妻子虽烧伤严重,但好在性命无忧,只是情绪仍然很不稳定。

而两个孩子已经被当地的福利中心暂时收容、安抚。

接受完警察的盘问,尼古拉遂前往福利中心准备把两个孩子接回家。

但没想到意外陡生。

福利中心的负责人认为尼古拉夫妻俩已经不具备抚养孩子的能力,所以将孩子送往了领养家庭。

除非尼古拉能在评估员面前证明家庭拥有一定的条件。

否则,这种局面将维持下去。

为了能够接回儿女,尼古拉开始了自己的努力。

没钱交电费,就先找邻居借电来用。

墙壁太过破旧,就自己买油漆来粉刷。

他想尽办法来解决各种问题。

让原本的家徒四壁、破败不堪有了很大的改善。

评估员上门之后,也发现水电等方面确实无妨。

但,基本设施就差太远了。

厕所没有热水器。

都21世纪了,家中却没有一台电脑。

这是在大部分人眼中理所当然的配置。

但对于尼古拉来说,太强人所难了。

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他仍没有一份有保障的全职工作。

这个「致命伤」,让尼古拉最终没能通过评估。

知道自己无法再见到孩子,失望、无奈和震惊写在了素来老实巴交的尼古拉脸上。

不善言辞的他又无法进行什么有效的反驳。

但这次,因为事关孩子,他不愿再选择逆来顺受。

他坐在负责人办公室外面的长椅上,企图用绝食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抗议。

只是,负责人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

试问,这么一个连工作都没有的中年人能有什么能量?

掀起什么浪花呢?

在高大而不可一世的负责人面前,尼古拉就像是一只受伤了的野兽,充满惊惧。

一旁的保安看不下去。

分了一点食物给尼古拉表示关心,并告诉了他一个秘密:

负责人一直在利用这种事中饱私囊。

或许出于对这种内幕的愤怒,尼古拉决定抗争到底。

他要前往首都贝尔格莱德「上访」,向社会事务部部长申诉。

唯一的问题是,他实在是太穷了。

穷到没钱买一张前往贝尔格莱德的车票。

而他又是那种有点「一根筋」的人,非常不愿意去麻烦别人。

想不到有啥变通方法之下,便执拗地决定要靠双脚走到目的地。

带着前同事帮忙写的诉状,一瓶水,和一大块又干又硬的面包。

尼古拉,上路了。

从尼古拉所在的城市到贝尔格莱德有着300公里的距离。

这300公里,或许在我们看来不过是从南京到上海的路程。

但对于塞尔维亚这样的小国来说,几乎已经是横穿整个国家了。

在他人看来,此举无异于天方夜谭。

影片此时也正式进入了公路片的节奏。

通过尼古拉的视角,将一幅幅当代塞尔维亚的社会风情画呈现在观众面前。

尼古拉刚一出门还没走多久,就遇到了问题。

本打算沿着高速高路前进的他,完全没意识到这一行为是违法的。

不久,他就被警察拦下,并被告知要缴纳罚金。

尼古拉一脸茫然。

真够衰的。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好在经过一番盘问,了解了尼古拉的情况后,警察决定放他一马。

换道而行,他又遇上了糟心事。

在避雨的时候遇到了一只同样饥肠辘辘的流浪狗,随手分了点面包给它。

一人一狗就这样在废弃的房子里「抱团取暖」。

但第二天,尼古拉却发现流浪狗被撞死在了公路上。

悲愤交加之中,尼古拉打算将它埋葬。

但周围全是坚硬的黄土。

即使是这个愿望,也难以实现。

这只流浪狗的遭遇毫无疑问是尼古拉悲惨命运的映照。

他的寻子之路,注定充满波折。

为了走捷径,他穿行于荒野之中。

曾和野狼对峙但仍无所畏惧,毅然前行。

为了不耽误时间,他连续走了整整五天,终因虚弱而昏倒在路边。

幸好被人发现,送进了医院。

尚未恢复完全,他便又在急不可耐中匆匆上路……

历经千辛万苦,尼古拉终于走椪柑到了朝思暮想的贝尔格莱德。

身处现代化的都市之中,看到的是与前面破败的乡村完全不同的繁荣图景。

但事情远没有结束,如何见到部长是更大的难题。

被政府职员随意两句话就打发走的尼古拉,只好继续选择用自己的执拗默默对抗。

在部门门口,饥寒交迫的他坚定地等待着。

终于,事情迎来转机,尼古拉的故事被人们注意到了。

继而被媒体报道,引发了来自社会各方更广泛的关注。

甚至有人冒着倾盆大雨送食物到尼古拉面前。

一路命途多舛,尼古拉未曾叹息。

但面对陌生人的善意,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雨水与泪水交织,这一幕动人无比。

舆论的帮助之下,部长接见了尼古拉。

先是表达了歉意,因为政策决定了自己无权干预。

所以只能写信给当地福利中心表示建议。

并给了尼古拉一些钱,承诺不管情况怎么样,回去后可以先见到孩子们。

一切朝着皆大欢喜的方向发展。

回去的路上,尼古拉给妻子买了点巧克力和水果。

到了镇上,成功地见到了儿子和女儿。

历经千辛的父亲,和子女们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从头看到尾,影片没有什么炫技,沉稳而克制,简单而写实。

作为观众,先是看得压抑、揪心,再到最后如释重负,泪流满面。

它让鱼叔想起了前几年在国内成为爆款的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

同样是讨论底层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它们都是言简意赅,直抒胸臆,用情绪和画面去说好故事的优秀电影。

只是,这两部作品就像是站在各自的对立面。

在《何以为家》中,我们看到的出生于底层的孩子拼命想逃离原生家庭的痛。

12岁的小男孩赞恩愤怒于自己的父母既然不能承担抚养的责任,为何还要把自己生出来。

是人性之恶。

而在《一个父亲的寻子之路》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底层父亲对于全家的爱与执着。

在尼古拉眼中,这个家庭「一个也不能少」。

是人性之善。

前者指向为人所不齿的弃养。

而后者指向更普世层面的相爱相亲。

两部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看到社会中底层家庭的全貌。

而在《一个父亲的寻子之路》最后的父子相聚场面中。

尼古拉的女儿一见到父亲是马上奔向了他的怀中,但儿子一开始却非常抗拒。

因为他年纪更大,想得也就更多,他还以为父亲早已经抛弃了他们。

但当他被工作人员粗暴地推进车内,尼古拉愤怒地站出来斥责之时。

他奋不顾身地就冲进了父亲的怀抱之中。

演员们的表演非常的用力,用心。

将那种血浓于水的微妙,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看到这里,鱼叔还是愿意相信人性之善总是能占据上风。

同时,除了感动于尼古拉和孩子们的情感,我们也要注意到电影更深层次的意义。

不管社会发展进步到如何程度,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是源源不断的。

电影真正的结局中,掌握着「生杀大权」的福利中心负责人终究也没能批准尼古拉的请求。

甚至还大加嘲讽,叫他尽景东柘管去贝尔格莱德。

尼古拉只好回到家中无望地等待下去。<铁线子属/p>

而回到家中的他才发现,家中已经被「洗劫一空」。

原来,是邻居们都以为他不会再回来,便将东西一一瓜分。

和尼古拉生活在同一块区域的邻居们,又何尝不是最底层的那些穷怕了的人呢?

阶级和贫富差距总是客观存在的。

正如尼古拉在寻子之路上,遇到一个加油站店员。

他在尼古拉面前,完全像是一个体面而有身份的人。

但当他为来加油的顾客服务时,则要面临各种不堪的言语嘲讽。

阶级之上还是阶级,边缘之外更是边缘。

这讲述的是亘古不变的寓言:「穷人越穷,富人越富。」

部长在会见尼古拉时,曾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

「贫穷也是一种针对孩子的暴力。」

然而,这种所谓的「暴力」绝不是尼古拉主动制造的。

他完全是被自己的处境所逼迫、所裹挟的。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将贫穷当成一种「罪过」来对待。

所以这就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

严惩那些明明有条件却逃避的。

帮助那些没有条件却仍坚持的。

也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尼古拉们」能被援助。

如果说,穷是一种病。

那么,总归还是能找到起作用的药物。

迪庆免疫科医院哪家好
黑龙江鼻神经胶质瘤医院哪家好
昌都三级乙等医院哪家好
友情链接